胡建忠:不良资产的并购重组及价值提升|中财龙马企投家课堂

发布时间:2022-07-24

浏览:458 次

2022年7月23日,蓝天如洗,荷花映照,恰逢大暑时节,中财龙马学院企投家项目组走进中央财经大学,开启了线上加线下的课程学习。

本次课程的主题为《不良资产的并购重组及价值提升》,课程邀请到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博士生导师胡建忠。胡老师长期从事金融资产处置工作,操盘了国内多个大中型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

胡建忠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高级会计师

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历任长城新盛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发表了大量专业理论文章,著有《商业银行理财方略》、《不良资产经营处置方法探究》、《解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编和参编了《商业银行会计》、《证券业务导论》、《外汇会计》、《农业银行财务管理》、《票据法教程》、《新编农业银行会计核算》、《利息学词典》等专业理论书籍和教材,其中《商业银行会计》一书曾被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系统内培训专用教材。

0
1

什么是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包括了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但不良资产≠没有价值的资产。胡老师明确指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错配;不良资产处置主要是实现价值的重新发现和显著提升。

在解读不良资产的本质后,胡老师给大家讲解了不良资产的市场发展趋势。胡老师指出,受俄乌危机及制裁措施、新一轮疫情及防控政策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经济“三重压力”再次增大,供需双双下滑,经济增速放缓。从短期看国内稳经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但中长期看,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未根本改变。

同时,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过去十多年经济增长所依赖的房地产行业及其相关行业未来风光不再等等因素,都促使不良资产的规模持续增长。

0
2

存量经济时代的不良资产投资机遇

不良资产的运营与处置是逆周期行为,经济下行,提供丰富的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机遇;经济上行,提供处置变现,实现价值增值的机遇。

目前,部分企业因信贷紧缩导致了短期流动性风险;一些企业由于疫情生产时断时续,还本付息出现障碍;还有一些企业迫于经济环境和资金压力,瘦身剥离部分优质资产……种种因素都在表明,不良资产市场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第一,国有大型企业主辅业剥离

近年来,一些央企和国企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片面追求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和大而全的产业布局,过度涉猎各类金融业务、房地产业务以及其他非主业,导致出现主业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率不高等问题。

十八大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明确要求,资源要素要向优势主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央企及国企需要加快主辅业剥离,因此将产生大量非主业资源尤其是地产板块资源整合和存量盘活需求。

第二,大中型民营企业并购重组

近2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成为国民经济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但受做大规模的驱动,大中型民营企业偏好采取激进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资与兼并重组的力度,广泛涉足各领域产业,导致经营分享超过了自身承受能力,给企业带来极大经营风险。大中型民营企业都频发出现债务违约事件,迫切需要降杠杆、进行产业整合和重新配置资源。

第三,上市企业纾困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断提高负债率,大范围开展与主业无关或无互补性的多元化业务,叠加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导致上市公司造血功能减弱,经营持续恶化。因此,上市公司在大股东纾困、自身纾困等方面也存在大量需求。

第四,危机中小银行救助

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商业银行134家、村镇银行1630家、农村商业银行1478家、农村信用社722家。大面积出现盈利能力下降、违规经营问题突出、以及风险抵御能力下降的经营困境,他们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需求更加急迫。

0
3

怎样把握不良资产市场的战略机遇?

参与不良资产市场,需要从行业选择、区域选择、标的选择、介入方法几个层面入手。

胡老师讲解说,在行业选择中,需要立足存量、展望未来;确定5-7个行业,研究每一行业供应链上下游情况、产业组织形态、区域分布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及每一行业周期模型与企业估值模型,确定重要参数与标准。可考虑房地产、高端物流、新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医药及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具体板块。

在区域选择中,通常考虑供给较为充分、价值容易提升和实现、外部干预相对较少的地区,可主要关注东南沿海地区,其政府市场化意识强、司法保障较为有力、民间经济较为活跃、产权及资本市场较为成熟。

在标的选择中,可在优质企业的问题资产,或问题企业的优质资产中“寻找亮点”;亦可以“解决瑕疵”为思路,还原冗余资产的真实价值,剥离无效资产;或注重资产提升,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这一模块的课程结束后,胡老师与企投家学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若文、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洋等学员,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和业务开展情况,向老师积极提问,得到了胡老师精彩的解答。

0
4

中国为什么没有“双立人”

在课程的第二个模块,胡老师还为企投家学员分享了“中国为什么没有“双立人——大中型企业连续发生信用违约引发的思考”这个主题。

胡老师首先剖析了近几年来大中型企业连续“爆雷”的情况。胡老师指出,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以来,国内券市场“爆雷”不断。截止2022年7月15日,共计894只债券涉及违约,金额累计达6130.15亿元。

胡老师深刻剖析了中信国安集团、海航集团、中弘控股、三胞集团、中民投、盾安集团、西王集团、华夏幸福、泰禾集团、苏宁易购、科迪集团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业信用违约案例的原因——总结其信用违约的内外部因素,比如宏观经济下行、企业激进盲目的多元化扩张、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等因素。

在剖析诸多知名企业的爆雷案例后,胡老师讲解了德国、日本老店的“百年秘诀”,他们共同的特征是追求工匠文化,而这也是中国企业非常欠缺的一环。因此,中国企业急需培育工匠精神,做优做精民族企业,这既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身需要,也是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一天课程下来,胡老师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运用大量实际案例和数据,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不良资产市场的巨大机遇,以及如何存量经济时代不良资产市场经营逻辑、介入方式,以及盈利模式,并在课后答疑解惑,为大家在不良资产的认定、处置和投资方向等层面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同学们纷纷表示课程很烧脑,但收获十足,在企投家的自我修炼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课程结束之前,企投家学员北京壹云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东分享了《跨境新业态的资金流动之道》,详细讲解了企业出口贸易行业、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如何合法合规地进行资金跨界流动,为出海企业进行收款管理,营销管理,海外仓管理等业务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